跳至主要内容

章邯为什么放弃楚国转而攻打赵国?

章邯为什么放弃楚国转而攻打赵国?
作者  樱时花吹雪|发布:2018-01-26 23:49:32    更新:2018-01-26 23:49:32
阅读 54215赞 207
公元前208年10月,项羽率领6万楚军开赴赵国巨鹿,秦王朝灭亡的丧钟--楚灭秦巨鹿之战由此展开。在说这场战役的具体战况以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双方交战的主战场的地理位置的情况。战国以来,魏国、赵国、燕国之间的往来,多由该道。馆陶县境内河流主要有漳河和卫河。
公元前208年10月,项羽率领6万楚军开赴赵国巨鹿,秦王朝灭亡的丧钟--楚灭秦巨鹿之战由此展开。
在说这场战役的具体战况以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双方交战的主战场的地理位置的情况。
赵地:
古巨鹿城:地处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太行山前黑龙港流域,在秦朝有举足轻重之地位。经确切考证,古巨鹿就在现在的鸡泽县城北,毛官营村一带,在大陆泽的南面,沙丘台西南70里的地方。战国至秦汉,巨鹿位于襄国(邢台)东南、平乡或沙丘西南,广平国(鸡泽县旧城营村)西北。从古地图上的河流、沼泽位置可以看出,古巨鹿城在大陆泽以南,洺河以东,滏阳河、漳河以西。
巨野泽:(古称大野泽)巨鹿北面的天然湖泊也是天然的防守要塞,南面和东面是漳河也是天然河流,所以说巨鹿有着天然的防守优势。
东垣:今河北石家庄正定县,傍依滹沱河南岸,西依太行山东麓、东邻滹沱河冲击平原,扼守太行出口,衔燕赵、控中原的地理位置,在 中山国的灵寿时期在次建城。和赵国的南部边境争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在原赵地推广郡县制,设立恒山郡,疆域:北岳恒山(今阜平县东北的神仙山)以南,鄗邑(今柏乡县固城店)以北, 上艾县(今山西平定县北)以东,钜鹿郡以西,方圆五百里的区域,领有十余县。始皇帝巡游时曾修河内广阳道,而东垣则作为河内广阳道与恒山郡的重要据点以及屯粮处。(王离初到赵地时第一个据点,也是长城军在赵地的大本营)
广阳道:地处河内郡内。由河内北上,走棘原到邯郸,过恒山郡东垣(今河北石家庄),至广阳郡蓟县,大道南北纵贯华北平原,东西与太行山平行,大体沿今天京广线的方向,延伸东去右北平郡之无终(今天津蓟县),进而抵达碣石一带。河内广阳道是秦帝国南北交通的主干道,这条道上的蓟县是燕国故都,邯郸是赵国故都,安阳是魏国要地,沿道由河内渡过黄河进入三川,直接连接帝国的东西交通大动脉——三川东海道。战国以来,魏国、赵国、燕国之间的往来,多由该道。公元前215年,始皇帝第四次巡游天下,或许就是先走三川东海道,然后再沿这条路线北上,抵达辽西郡的碣石,访燕、赵,观沧海,刻石纪功而还。
邯郸:邯郸城邑,肇起于商。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邢台)的数百年间,邯郸为畿辅之地。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赵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时候,邯郸也成了当时的“巨城”秦军多次未能攻破。
信都:今河北邢台西南部,西周邢国都城,战国改为赵国别都,秦初设为信都县,秦末撤销。
井陉关,井陉县西面太行山"井陉"之口,因此得名。古人谓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称井陉。实际上,"井陉"是太行山内一条隘道。《吕氏春秋》、《淮南子》称"井陉"为天下九塞之一,所以它自古著名。在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不仅是历来兵家必争的要地,而且也是东西交通的必经之道。在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其地位便益加突出,久享"燕晋通衢"的盛誉。关前太平河终年流淌,关内丘缓道宽,直达华北平原,自秦汉至明清,史书记载发生在井陉关的战争多达17次。作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的东出口,既是秦汉以来的军事要塞、屯兵重地,也是晋、陕、冀三省经济文化交往的交通枢纽和邮递驿站。(长城军南下后在此处与赵齐联军对峙)
沙丘 :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境内大平台乡,为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驾崩的地方。秦代时为靠近巨鹿的最大行宫,自然成为了秦军最大的军事指挥所。商纣王时期在沙丘大兴土木,增建苑台,放置了各种鸟兽,还设酒池肉林,战国时期,沙丘为赵国属地,赵王又在这里设离官。沙丘宫这座昔日赵国国王的行宫,在不到90年的时间里见证了赵武灵王和秦始皇这两位帝王的生命终结。(此处为巨鹿之战最为关键的王离长城军的前线指挥所,并且还是内外两条甬道的连接点)
威县:今华北平原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河北省东南部,位于邢台地区东部的冲积平原上。东与清河县接壤,西与广宗县交界,南与临西、邱县毗邻,北与南宫市相连。威县属于古黄河、古漳河长期泛滥淤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区,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黄河故道纵贯县境而形成的缓岗坡地至今明显,因地势低平,径流不畅,故而又形成局部洼地。城东老少河为漳河故道,河床遗迹未消,因积沙甚多,土质沙化,沿岸呈现出沙丘起伏的微域变化。与广宗县交界的西沙河为洺河故道,岸边既有古老沙丘,又有槽状洼地。纵穿县境中部的东风渠两侧鱼脊高地较为明显。(此处为秦军外甬道起点,秦军在此修筑了直达沙丘的外甬道)
邱县:今河北邯郸东部,历史悠久,始见文字记载可上溯 4280多年。《尚书·禹贡》载:帝尧七十二年 (前2286),禹治水导河至于衡漳(今邱城东南五里)。黄河历史上两次流经邱境共历时一千九百八十二年。早在帝尧时,县境即有先民在黄河两岸聚居,渔猎拓荒,繁衍生息。其地理位置东及东南与临西、馆陶接壤,西及西南与曲周相连,北与平乡、广宗、威县毗邻。(此处为章邯在巨鹿前线的大本营)
平乡:位于今邢台市中南部,西与任县、南和接壤,东与广宗毗连,北邻巨鹿,南邻鸡泽;商周属邢国,秦汉属钜鹿。(此处为王离军大将苏角的骑兵大营)
营乡:今河北省南部鸡泽县。北与平乡县交界。西部有老漳河、支漳河、五分干渠纵贯,中东部有六分干渠,宋八疃渠、合义渠南北穿过。古鸡泽在今鸡泽县东十公里处的旧城营村。据《寰宇通志》卷5广平国鸡泽县:"取界内鸡泽为名。"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晋悼公大会诸侯于此(旧城营村北有会盟台遗址)。在盟南村北(今鸡泽县吴官营乡旧城营村北)修筑高台(现称晋侯盟台),举行结盟。鸡泽之盟,晋取得盟主地位,以后晋成为"五霸"之一。因而,鸡泽也名震中原。(此处为项羽破釜沉舟地点)
肥乡:今河北省邯郸市东部。古称肥邑,战国时赵国首辅相国肥义的封地,平原君赵胜墓处。东临清漳河,西面与北面为浊漳河(此处为章邯与王离汇合后攻打邯郸时的大营位置)
秦地:
东郡:战国时代秦取魏地置东郡,前河北省大名府、山东东昌府、及长清县以西皆是,魏都大梁,濮阳、黎阳,并是魏之东地,故立郡名东郡,根据商周历史,东郡之所由来,系因商周时代"小东"而来。商以朝歌为都,以东为东方,近处为"小东",泰山以东为"大东"。中原入东方有两大要道,一南一北,皆在东郡,并在东郡分为南北两道。周为商之西伯,灭商后,沿袭商之地域观念。为拓展疆域,封齐于泰山东,鲁于泰山西。(定陶之战秦军控制处)
滑县:河南省北部,与安阳、鹤壁、濮阳、新乡接壤。地跨黄河、卫河两大流域。原卫国都城。卫懿公当政时,懿公穷奢极欲,喜好仙鹤,不理朝政。后北狄入侵,卫国战败,卫懿公兵败被杀,被北狄人吃掉,只剩一肝。当时一位旧臣怀抱君王之肝痛哭不已,最后竟然剖腹,将君王之肝放入自己腹中,自己做了陪葬,这也就是剖腹葬肝的来历。卫国经历此次浩劫,几乎灭国,后经齐桓公帮助卫文公才得以复国,卫国的首都也从淇县迁到了滑县。(此处为秦军除敖仓外的最重要粮仓也是重要的渡河口)
白马津:滑县北5公里的黄河故道南岸渡口处(定陶之战后,章邯北上攻赵渡河口)
馆陶: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河北省南端偏东,东以卫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西与广平、曲周、邱县接壤,南靠大名县,北连临西县。馆陶县境内河流主要有漳河和卫河。漳河从大名进入境内,在馆陶汇入卫河,沿东部县界向东北方向流去。(此处为章邯水师建造基地也是项羽第一次登陆地点)
棘原:今河南安阳市,地处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汇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此处,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此处为巨鹿之战章邯后勤粮草基地也是第二阶段章邯屯兵处,具体位置应该是在安丰乡、洪河屯乡、习文乡这一三角地带,后文对这里的地理位置还有更加详细的叙述)
敖仓:(秦军取粮处)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地处黄河和济水分流处。中原漕粮由此输往关中和北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战事频繁,位于郑州附近的荥阳更是如此。 秦国统一中国后,在敖山置仓积谷,以应对随时可能的战争。除此之外,敖仓还是当时漕运的中转站,将从黄河而来的山东漕粮转运全国各地(水运而来的山东漕粮往往因为黄河中上游弱小的水运能力而滞留,在敖仓卸粮后,可存储,也可经陆路直到两京)。当时的敖仓当关中与山东之冲,且储粮丰富,故战略价值极其重要。也是巨鹿之战秦军最最重要的据点(何为最重要,下文有详述)
齐地:
济北郡:秦统一后所置36郡之一,在原齐国境内,之后历代有兴废。郡治博阳(故城在今泰安市岱岳区旧县村) 。领博阳、嬴(今莱芜)、卢(今长清县南)、谷城(今东平县旧县)、漯阴(今临邑县南)、著(今临邑县东南)、平原(今平原县西南)、鬲(今德州北)8县。
安阳:今山东省汶水以北,梁山以南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东平湖区内。东平湖发育在黄河扇形平原与山前冲积洪积平原的接合地带。战国时期此地无湖,为平原地带。(此处为宋义屯兵地点)
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县。与今河南省交界,西临黄河,东临泰山。战国时期,齐国将被吞并的鄣国,宿国置为无盐邑。秦朝置无盐县,属薛郡。(此处为项羽杀宋襄地)
平原津:今山东省西北部、西周初,为齐国西境之下邑,因地处平原而名为平原邑。秦时以平原邑置平原县。往平原县城西南约三十华里处有渡口古时称为平原津,是古黄河上的重要渡口之一。(此处为项羽楚军渡河口)
秦齐楚水军经过的河流(本文的重点):
济水: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源水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到济渎和龙潭地面涌出,形成珠(济渎)、龙(龙潭)两条河流向东,至温县西北始名济水。后第二次潜流地下,穿越黄河而不浑,在敖仓(荥阳)再次浮出地面,流经原阳,南济,伏行至山东定陶,与北济会合形成巨野泽。(此河为先前定陶之战章邯水师通往敖仓的取粮通道)
卫河:发源于山西太行山脉,流经河南新乡、鹤壁、安阳,沿途接纳淇河、安阳河等,至河北馆陶与漳河汇合称漳卫河。晋代以前,豫北卫河水系还未形成,当时太行山东麓的清漳水、淇水和洹水都流入古黄河。春秋时因卫地得名,是由上古时代的白沟、永济渠、御河演变而来。
漳河:古名漳水,卫河支流。位于河北省、河南省之间。源出晋东南山地,有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源。清漳河大部流行于太行山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泥沙较少,水较清,为巨川。浊漳河流经山西黄土地区,水色浑浊。为小川。两源在河北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向东流至馆陶入卫河。原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禹贡》中所指的衡漳和降水就是漳河。后来黄河南徙,漳河脱离黄河,加入海河水系,为海河中一大支流。历史上其变迁比较复杂,战国时代最南可达到安阳河,最北可达到滏阳河及其前身衡水,(此河地理位置关系巨鹿之战全局本文会有多次提及)
洹水:今名安阳河,又名洹河。从千里太行山脉东麓河南省林县隆虑山发源向东流,经河南安阳市(以及安阳县)、内黄河,河北临漳魏县和大名县附近,入漳河向北流去,最后汇入海河,经天津,从塘沽入渤海。(此河为章邯从棘原东出黄河的水上运输通道)
说完地理位置,现在来说下秦军在攻入赵地前,大秦帝国与诸侯国的战况:
先说秦军。秦军在打败项梁的定陶之战的时候,章邯就拥兵20万,而且还调用了秦军的最后一支战略预备队--王离部的长城军。那么为什么要调长城军呢?要知道灭6国的天下统一战里,长城军都很少出动,就算出动,也基本就几万人,但是攻入赵地前一下子就出动了20万,这使得秦军总兵力高达40万。但是为什么出动这么多呢?
原因是只有长城军可调。理由有2点:
1.从秦军分布来讲离章邯最近的就是长城军,况且骑兵较多。从长城到河北战地,几日便可。而五十万南部军团远在南海百越,又都是步兵,要是远调河北,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2 秦军中,战力最强的就是长城军。而秦国已经到了非要一战平天下不可的地步了。理由很简单。章邯的官职是少府,其职能就是掌管天下粮草 所以章邯很清楚,凭现在的秦国的国力还能支撑战争多久。如果不借助巨鹿来围点打援,一举歼灭天下诸侯联军,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要一举歼灭天下诸侯联军就必需出动最快速机动也是最强的军团--大秦帝国的长城军。而此时的天下诸侯国基本也带出了所有的有生力量赶往巨鹿。这给了章邯想要一战平天下的机会。
而章邯的进兵时间则是在黄河以南直到淮河地区的楚军基本已经被章邯消灭了以后选择了北上赵地,楚国在项梁死了以后基本被打垮了,黄河以南的楚国反秦武装力量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构成对秦帝国的威胁了。
说完秦军,然后再说下诸侯国联军。
联军则由多国组成:黄河以北地区的赵国,齐国,燕国,以及靠近黄的魏国。
早年的战国末年时期,末代齐王田建与秦国修好,拒绝支援诸侯各国抵抗秦国偏安于中原战事之外。秦国消灭各国以后,大军压境,齐国不战而降,齐王田建成为俘虏,被迁置于河内郡共县(今河南辉县),被齐国人民所怨恨。田儋复兴齐国以后,吸取历史教训,在大局上与反秦诸国相互合作,联合反秦。田儋齐国,与武臣赵国关系良好。田儋曾经与武臣共同拥立攻占了魏国地方的陈胜军将领周巿作魏王。这件事,虽然由于周巿希望拥立魏国王族魏咎而没有实现,齐赵两国的合作关系却由此得到加强。
当王离统领的长城军主力南下攻击赵国前,这个时候赵国发生了内乱,而内乱则要从陈馀与张耳说起。早年陈馀与张耳是好友,都是魏国人。曾多次游历赵国。秦灭魏数年后,听说张耳和他的朋友陈馀是魏国名士,悬赏千金捉拿张耳,五百金捉拿陈馀。于是张耳、陈馀变更姓名一直流亡在外,直到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耳偕陈馀遂投奔起义军,被任为左右校尉。然后与陈胜的部将武臣一起受命进攻赵地,攻下邯郸后,武臣自立为赵王,但他的手下大将李良被武臣家族羞辱了一番后,在都城邯郸杀死了赵王武臣。张耳和陈馀逃出后,收拾武臣的残破军队,得到五万人。在邯郸北面的信都拥立旧贵族赵歇为赵王。赵国是齐国的西方屏障,赵国灭亡,齐国将直接面临秦军的军事威胁。新的齐王田儋紧急派遣部将田间统领齐军渡过黄河,支援赵国。齐军与由张耳、陈馀重新集结起来的赵军一道击败李良,在信都重建赵国政权。赵国重建以后,齐军田间部队始终留在赵国,与赵军一起准备共同抗击即将南下秦国的长城军。赵国的巨鹿,通过东北面威县的港口与齐国济北郡的平原津连接,这样齐国成为了赵国的战略后方。巨鹿之战前,赵军在邯郸和信都方面失利,退入巨鹿城固守待援,正是依托齐国的后援。
这里说下赵国与齐国的清漳河水师部队,早年的战国时代赵国与齐国也多次发生战争,而两国要想保持军队的机动力与后勤能力,那一定要争取到清漳河的控制权,那么两国就都需要打造水师以保证军队需要。巨鹿之战前后也不例外,在赵地抵抗秦军的赵齐燕联军所需要的大量物资都是齐国水师从齐国本土运送过来。而如果没有水师,不仅齐国的物资无法送到赵国,在赵国的齐军退路也会被切断,所以赵齐两国都保留了一支水师部队。
当赵国李良的叛军被赵齐联军击败后投奔了章邯。这个时候章邯对黄河以北的反叛势力有了详细的了解,所以章邯放弃剿灭以楚怀王为首的楚国残余势力,与唾手可得的彻底胜利失之交臂,原因就是战略所必需,因为黄河以北燕赵之地已经全部失守,反叛势力已经开始整合壮大,如果赵地的叛军南下,夺取黄河流域的秦军粮道(特别是敖仓),那么就会把章邯和关中的联系一举切断,不但叛军可能会趁虚攻入关中,而章邯也会失去关内支援,成为孤军,陷入各路反秦武装的重重包围,从而使目前在楚地所取得的胜利化为乌有。所以当章邯在楚地形势有所好转,感觉叛军不能在造成大的威胁后,就迅速挥军北上,执行先赵后楚的战略,此战略的第一步就是先扼守战略要地就是占据棘原,使叛军不能南下。所以章邯将攻打赵地的后方大本营也设在了棘原。
而后章邯从滑县的白马津渡黄河北上,开始攻略赵地。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蒙毅 赵高

蒙毅 来自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2%99%E6%AF%85 > 赵高 来自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5%B5%E9%AB%98 > 九卿 来自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9D%E5%8D%BF > 陈胜 来自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88%E8%83%9C > 大泽乡起义 来自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B3%BD%E4%B9%A1%E8%B5%B7%E4%B9%89 >

决定天下命运的大决战,史上阵容最华丽的组团围杀!

决定天下命运的大决战,史上阵容最华丽的组团围杀!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5822a6d1b49b423c135acfb6&fromModule=pcArticleMoreRecommend 原创 | 发布:2017-11-07 10:52:27    更新:2017-11-07 10:52:27 阅读 134979 赞  2287 项羽一生,既有着华夏冷兵器史上最强悍的勇武、更有着华夏古代战争史上顶尖的战术指挥能力,是起兵三年就推翻秦帝国的首功之人,亦是巨鹿之战、彭城之战两场历史上兵力悬殊以少胜多战役的指挥者,竟需要历史上最出色的一群不世英杰,组团围攻,方能将他击败。“英”到了极致,“雄”亦到了极致, 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前,在今天安徽省灵璧县东南的沱河北岸,有整整七十万大军在此地殊死搏杀,做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最后一战。其中占优势的一方拥有六十万大军,围住了敌方的不到十万久战乏粮人马。 进攻一方的主帅,被后世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稳居前两名的名将,指挥三十万精锐兵马,先败后胜,刚刚将敌军击退;他的名字叫做 韩信 。 汉大将军、淮阴侯、兵仙:韩信 韩信有历史上独一无二、“驱市人为兵”的特异功能,就是不停被君主抽却军中精锐主力,然后临时聚合一群市井之徒,带领这群刚刚接受训练的新兵,还能百战百胜; 他指挥调度几十万大军如臂使指,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被后人誉为谋战无双的一代兵仙。 后世历代兵家,一向将韩信与战国时的秦国名将白起相提并论,推许韩、白为名将第一,韩信更后来居上,排序位居白起之前。“ 用兵如韩白 ”,也是中国古代对名将的最高赞誉。 韩信的身后,更有他的主公,带着另外三十万大军压阵,此人当然就是大汉王朝的建立者、汉高祖 刘邦 ,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开国帝王之一。 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刘邦出生寒微,却仅用七年时间,便驾驭天下英雄,成就四百年辉煌帝业,因此被历朝历代皆推许开国君主第一人。一直到明朝时,同样布衣提三尺剑平定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才被认为可与之相比。 相比之下,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则长期被儒家传统观念认为身死而国即亡的暴君,直到近现代后,其历史地位才愈发抬高起来; 即使如此,秦始皇毕竟是奋六世之余